《看見》青春歲月——上海知青在延邊(四)

    45年前,一群滿懷豪情的上海青年從黃浦江畔來到長白山下,他們胸懷祖國,心懷希望,他們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華留在了邊疆,留在了延邊。

    45年過去了,當年的“老三屆”,當年的如火青年,如今已是鬢發(fā)如霜。感嘆蹉跎歲月,感嘆已逝青春,他們始終不能忘卻的是在延邊的苦樂年華。記如煙往事,念如火青春,延吉新聞網從《我們年輕的時候-記上海知青在延邊》畫冊里,精選出部分圖片,以《看見》專欄,再現上海知青在延邊的青春歲月…
 


制作 金洪石】
 

  • 第四輯 穿越時間的隧道
  • 蔡育福在琿春縣朝鮮族陶瓷廠工作時的工作證
  • 家信
  • 延吉縣太陽公社中興大隊知青參加農業(yè)學大賽會議的會議證(左圖) 連瀘往來的船票(右圖)
  • 原州級領導曹龍浩(左三)當年到和龍縣龍水公社檢查工作時與上海知青留影
  • 勞動之余
  • 延吉縣太陽公社橫道大隊的知青們,在延邊大地上艱苦奮斗,經受洗禮
  • 原延吉縣智新公社黨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上海知青石兔瑛(前排右一)與集體戶戶友歡送上海慰問團
  • 和龍縣知青代表柏文禮(左)在1973年知青代表大會上受獎(左圖) 和龍縣龍門公社龍門五隊集體戶老貧農戶長鄭海龍與上海知青在一起
  • 琿春縣春化公社分水嶺大隊集體戶戶長葉牧同戶友們交流學習體會
  • 當年祝賀上海知青夫婦(右一、右二)新婚的場景
  • 安圖縣兩江公社西江一隊的知青,民辦學校老師劉明華正在輔導學生
  • 知青時代的陳雪鴻(左)向朝鮮族同志虛心求學朝鮮語
  • 知青在集體戶房前留下了永久的紀念(上圖) 留下青春的記憶(下圖)
  • 電影《甜女》的生活原型佘林妹和愛人李昌洛
  • 上海知青吳誼1970年5月在農村時留影(左圖) 美麗的瞬間(右圖)
  • 甜蜜的微笑(左圖) 憧憬未來(右圖)
  • 長白松下美好的記憶(左圖) 知青邱小蓮在梨樹花下幸福的一刻
  • 安圖縣小沙河公社東南大隊的知青同學在集體戶門前留影(左圖) 在琿春縣馬滴達中學當老師的上海知青孟金賢(后排中)與戶友許傳龍(后排左一)、許忠良(后排右一)、周如瑾(前排右一)在一起(右圖)
  • 趙益民(后立者)1971年12月在東溝留影
  • 看知青穿著漂亮的朝鮮族服裝,是不是很像朝鮮族姑娘?(上圖) 我們永遠是戰(zhàn)斗在一起的“插友”、“插弟”(下圖)
  • 歲月深處(上圖) 在延吉公園的花壇前拍張合影,寄給上海的父母和親友(中圖) 記憶的大門隨著照片打開(后排左二為朱金元)(下圖)
  • 這是上海知青陳華(后排右二)保存的延吉縣乒乓球隊隊員們的一張合影。前排正中為領隊(朝鮮族),后排左一為當地朝鮮族知青,其余全部都是上海“老三屆”知青,在校時都是各校校隊主力,陳華原為上海新瀘中學校隊主力(上圖) 在集體戶門前合影留念(中圖) 1970年安圖縣兩江公社西江一隊上海集體戶成員在集體戶門前留影(中排右三為鄭辛逸)(下圖)